“史上最强”国庆档:从主旋律电影到“新主流电影”的一次探索
今日看点
国庆节首日国内电影市场票房近8亿,累计三天票房破去年国庆档七天票房记录,创造年票房最快破500亿记录。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殊历史节点的影响下,《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献礼片引发全民观影热潮,“史上最强”国庆档呼之欲出。复盘2019年国庆档电影市场,三部献礼片如何在打造“新主流电影”和拥抱商业化市场中找到引发全民情感共振的突破口?主旋律电影迎来新蓝海,未来又该如何创作?
从2019年国庆档电影市场说起
相较于贺岁档和暑期档,每年的国庆档虽然时间较为短暂,但因位处下半年,其票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年的全年电影市场表现,乃至于背后出品发行公司的全年业绩。今年国庆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刚刚结束的国庆档表现又如何呢?
整体来看,今年国庆档上映影片的数量虽不及往年,但票房成绩却实现了显著增长。相关数据显示,从10月1日0时开始截至10月7日24时,《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的累计票房分别为17.61亿元、15.35亿元、5.54亿元,三部电影合计票房达到38.5亿元,票房占比合计接近97%。如果再加上9月30日的首映票房,三部影片的合计收入将近50亿,《我和我的祖国》更是单片突破了20亿大关,成为国庆档票房冠军。
2011年至2019年国庆档及全年电影票房情况(数据来自APP“猫眼电影专业版”)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伟大历史节点上,举国欢庆的热烈氛围让大众的 “档期性消费欲望”得到了集中释放,电影消费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不仅创造了迄今为止国庆档的“最佳战绩”,更一扫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持续衰退的疲软无力。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7年,国庆档电影票房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七年时间实现了将近十倍的显著增长。而2018年国庆档票房收入虽然下滑,但凭借着《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等影片的出色表现,这一年的年度累计票房收入增长足够亮眼。国庆档过后,今年的内地电影大盘有望维持在2018年的水准,或者小幅下降。
2011年至2019年国庆档及全年电影票房情况(数据来自APP“猫眼电影专业版”)
除此之外,今年国庆档还创下了不少记录:
●截至10月3日10月3日18时45分,国内全年电影市场累计票房突破500亿元大关,较去年提前一天达成纪录,创造年票房最快破500亿纪录;
●截至10月6日16时,2019年国庆档观影人次突破一亿,这也是国庆档历史上观影人次首次破亿;
●国庆假期结束后,今年共有13部影片全国票房突破10亿元(其中8部为国产电影),与去年数量持平,《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均在其列,后者也成为中国影史第70部破10亿的影片;
●10月7日,凭借《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两部国庆档献礼影片,演员吴京主演电影累计票房正式超过150亿元。
(以上统计均来自据猫眼专业平台数据统计)
2019年全国票房突破10亿元的13部电影(数据来自APP“猫眼电影专业版”)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较高的排片率无疑将让国庆档余温继续蔓延,《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影片票房的上涨趋势仍然十分明显。但这之中仍然存在着微妙的变化,《中国机长》在连续四天票房收入屈居次席的情况下逆风翻盘,勇夺国庆档后三日单日票房收入冠军。可以看出,一方面,“自来水”正在引导着新的市场走势,另一方面或也说明随着国庆假期的结束,观众择影观影的热情正在逐渐回归理性。
从以往国庆档的情况来看,喜剧、动作、科幻片往往更容易获得市场的青睐,比如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人在囧途之港囧》,2017年的《羞羞的铁拳》。一般而言,国庆档期的“合家欢”属性更为明显,而今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影片在档期内压倒性的胜利,既归功于今年国庆档特殊的“献礼”属性,又不能忽视主旋律电影本身的市场潜力与艺术魅力。
从传统主旋律电影到“新主流电影”
主旋律电影,指的是服务于国家意识形态的电影,它传达的是这个时代占据主流或者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观。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旋律电影,在本文中主旋律电影特指“中国式主旋律电影”。
自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内地出现了《大阅兵》《开国大典》《大决战》系列、《红河谷》等一系列不同题材风格的主旋律影片,市场反响热烈。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旋律电影都将政治思想的表达作为首要和主要任务,而忽视了商业市场的诉求,该类影片中“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说教式的情节内容、庄重严肃的艺术风格往往难以讨得市场喜欢。
21世纪的头十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影银幕、观影人次迎来爆发期,喜剧动作、青春偶像题材的影片成为了商业市场的宠儿。《非诚勿扰》系列、《小时代》系列、《人再囧途之泰囧》等影片名列票房榜榜首,主旋律电影一度面临失语的境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毫无疑问,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革新的需求,主旋律电影也在不断实现更新升级。2009年“建国三部曲”之一的《建国大业》的上映,将主旋律电影推向了新的创作阶段。“建国三部曲”实现了技术层面视听语言的升级,又创造了中国主旋律电影从制作出品、宣发到上映的最大阵势。近百位全明星阵容的出演,不仅是华语电影史上的罕见现象,还成为主旋律电影主动迎合商业化市场的重要转折点。
从2009年到2019年,十年间,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分界线逐渐模糊、被打破,“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和“商业电影主流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智取威虎山》《十月围城》等商业电影开始宣扬爱国、革命、正能量的理念,《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等彰显大国形象和国家意志的主旋律电影开始赢得满堂喝彩。主旋律电影成为了一片被赋予更多可能和想象空间的新蓝海,业界甚至出现了“新主流电影”的说法,代指那些在类型叙事、人物塑造、主流价值观诠释上能够获得大众认可并获得热度和高票房的主旋律电影。
就今年国庆档上映的三部主旋律电影而言,它们在口碑和票房上可圈可点的表现,除了受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特殊历史事件的影响外,影片本身便呈现出许多传统主旋律电影不具备的新特征。
第一,话题营销成功出圈,助力影片市场下沉。《我和我的祖国》借助于片名与主旋律歌曲同名的优势,在映前逐步展开关于主题曲和预告片预热的营销计划。《我和我的祖国》共由7个短片故事组成,片方每周释放一组故事的预告片,不断维持着影片的高热度。同时,借助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事件节点,推出多支“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曲的翻唱版本,病毒式传播成功“洗脑”了整个中文互联网。有网友笑称,“几乎大街小巷的每个人都会哼唱一句,‘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和我的祖国》翻唱版本
第二,实现了固定命题下人物命运趋势与时代议题走向的融合。在以往的命题式献礼片中,编剧往往聚焦于真实历史事件的大人物或者核心人物,注重呈现史诗风格的全景式历史事件。《我和我的祖国》则打破了主旋律电影一贯的传统,以“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为创作理念,将诸多历史事件中每一个个体的“小我”作为主人公,以小见大,通过每一个“小我”去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其中,既有解放前夜为天安门广场自动升旗装置彻夜奔波的工程师林治远,有普普通通的上海弄堂居民,还有为一张奥运开幕式门票闹出不小风波的北京的哥。《中国机长》《攀登者》则将镜头罕见地聚焦于飞行员、登山员群体,展示了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中国人恪尽职守、勤勉尽责的精神风貌。
除此之外,今年国庆档的主旋律电影还首次在豆瓣亮出了评分,以往“又红又专”的主旋律电影以更勇敢的姿态迎接市场与观众的检验。评分与观众的口碑也直接反映到影片的排片规模与上座率等指标上。三部影片开画首日,排片规模相差无几,成“三足鼎立”之势。之后,《我和我的祖国》凭借良好口碑、强大阵势以及题材的优势在票房、排片率上“一骑绝尘”,《攀登者》因口碑下滑迅速掉队,在剧情还原度上备受称赞的《中国机长》则上演了一出逆袭好戏,上映第六天日票房反超《我和我的祖国》,两片最终在体量上将难分伯仲,双双成就“史上最强”国庆档。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机长》《攀登者》两部电影为香港导演刘伟强、李仁港执导,内地主旋律电影交由香港导演一手执导,这并非首例。“行动三部曲”(《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紧急救援》)、《建军大业》《智取威虎山》等影片皆由香港知名导演执导拍摄。香港导演独特的商业片思维,能让主旋律电影的故事张力和戏剧奇观得到最大保证,香港影人的北上,既打开了港式商业电影的内地市场,又成功助推内地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大众化发展,形成了中国电影“香港导演+内地监制”的独特模式。
香港电影导演林超贤,执导过《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
未来主旋律电影该如何创作?
《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双面开花,证明了该类影片从传统主旋律电影到“新主流电影”类型的转变。未来,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上,应该更多关注以下三点。
一是题材选取多元化。近年来,观众对于主旋律影片的刻板认知逐渐发生改变,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战狼2》《红海行动》等“新主流电影”在商业市场上的胜利。此类影片也告诉我们,主旋律电影不一定局限于战争、革命历史题材,所有能展示中华文化、书写中国故事、描写中国人生活的主题都可以纳入到创作的范畴中去。未来,主旋律电影应进入到常态化的创作阶段,在国庆档、春节档之外的小档期也能涌现出更多主旋律影片的身影。
二是讲述方式多样化。历史是不容篡改的,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本便遵循着尊重客观史实的原则,但创作者可以自由选择切入的视角,选择讲述的方法。从历史的小切口入手,做到以小见大、旁逸斜出,或许是将来主旋律影片创作的一大趋势。
三是电影制作类型化。类型化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由之路,主旋律电影要完成向商业化、主流化、大众化的转变,必然要协调好主旋律电影自身“命题式”主旨思想和类型片叙事的独特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探索主旋律电影在类型定位、类型叙事、工业体制、工业美学等方面的“中国模式”,在主流思想价值观表达和类型片创作上寻求平衡点,使得叙事完整流畅而情绪表达又恰到好处,才能实现主旋律影片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民爱国情绪的助推下,今年国庆档创下了多项票房记录,主旋律影片在成为真正的全民向类型化电影上又进了一步。值得关注的是,撇开民族情绪的滤镜,国庆档的三部影片在内容创作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我和我的祖国》七个故事褒贬不一;《中国机长》剧情注水,部分逻辑混乱牵强;《攀登者》的爱情戏份遭到观众一致批评。在命题作文的固有框架内,如何将崭新的立意、合理的内容和打动人心的人物故事填充进去,创作出一部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电影作品,仍然值得从业人员深入探索。
参考来源:
娱乐独角兽,《“大阅兵”成票房“催化剂”,主旋律题材推动年票房突破500亿?》
新华网,《新主流电影:“蓝海”的想象空间》
枪稿,《〈我和我的祖国〉:奉旨填词的技术评定|伊文西专栏》
艺术百家,《中国新主流电影大片:阐释与建构》
END
美 编 | 王硕祎
推荐阅读